拔罐出泡是怎么回事,火罐拔出水泡


拔罐时出现水泡怎么处理? 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、瘀血等现象之外, 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,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:
1.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, 以湿气最为突出 。 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 。 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, 也是湿邪的表现 。
2.留罐时间有点长 。 这一点因人而异, 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 。 有人留罐20-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 。 也有人5-10分钟就会起泡 。 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, 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, 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。 未收录医院中医综合科代金刚
3.罐子温度较高, 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 。 有时做闪罐, 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, 这时留罐的话, 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。
4.部位的差异, 同一个人拔罐, 有的部位没问题, 有的部位起泡 。 总的规律是背部、两胁、臀部容易起泡 。
5.拔罐过重, 超出了承受能力 。
注意如下拔火罐事项可有效防止起水泡:
一、在应用走罐时, 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, 以免损伤皮肤, 或火罐漏气脱落 。
二、体位须适当, 局部皮肉如有皱纹、松弛、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, 火罐易脱落 。
三、在应用针罐时, 须防止肌肉收缩, 发生弯针, 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, 赞成损伤 。 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。
四、起罐时手法要轻缓, 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, 按压一下, 使气漏人, 罐子即能脱下, 不可硬拉或旋动 。
五、在应用刺血拔罐时, 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, 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 。 出血量须适当, 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。
六、在使用多罐时, 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, 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, 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, 也不宜拔牢 。
七、根据不同部位, 选用大小合适的罐 。 应用投火法拔罐时, 火焰须旺, 动作要快, 使罐口向上倾斜, 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 。 应用闪火法时, 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, 以防酒精滴下烧、伤皮肤 。 用贴棉法时, 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 。 用架火法时, 扣罩要准确, 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 。 用煮水罐时, 应甩去罐中的热水, 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。
八、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, 可用干棉球拭去 。 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(淤血), 为正常现象, 会自行消退 。 如局部瘀血严重者, 不宜在原位再拔 。 如留罐时间过长, 皮肤会起水泡, 小的不需处理, 防止擦破引起感染;大的可以用针刺破, 流出泡内液体, 涂以龙胆紫药水, 覆盖消毒敷料, 防止感染
拔罐出现水泡是什么原因 罐印诊断:
1、健康者的罐印多明显呈粉红色而没有痧点, 一般半小时后红印消失 。
2、罐印色鲜红而暗:表示有热证、炎症
3、罐印色紫黑而暗:表示有淤证现象
4、罐印色灰白或呈青色, 触而不温:多为虚寒和寒湿邪气较盛
5、罐印表面有皮纹、毛孔粗大和微痒:表示风邪和湿症
6、罐体内壁有水气:表示该部位有湿气
7、罐印出现水泡:说明体内湿气重, 如果泡内有血水, 是热或热毒盛的反应, 如果泡内有黄水, 是湿热盛
8、罐印呈白色, 可见于气血虚弱者
一般而言通过数次拔罐后, 罐印皮肤颜色变浅, 淤斑逐渐变稀少, 说明病变减轻, 向良性方向发展, 否则病变加重或无明显改善 。
拔罐时出现水泡是怎么回事, 该怎么办? 拔罐时出现水泡是因为体内毒素太多.湿气太重, 建议多晒晒衣物被褥, 一般主要是因为时常便秘.膀胱经不通.身体毒素垃圾无法排除导致的.如果是在聊城的话你可以和我联系.我学中医的.很好调理的.如果很远的话你可以在你那找调理经络懂中医的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