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哪些,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( 三 )


参考资料来源:

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别有哪些? 人的不安全行为,是指人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安全的人为因素,是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,违反劳动纪律、操作程序和方法等,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、设备的损伤及事故发生的行为 。
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有:技术原因、教育原因、身体和态度原因、管理原因等 。
物的不安全状态: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、物料、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 。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、性质的能量,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,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。 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,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。 这是从能量与人的伤害间的联系所给以的定义 。
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,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作为,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。 在生产过程中,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 。 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,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、管理失误有关 。 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,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 。 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,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。
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,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,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 。 所以,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。
因此,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,控制其发展,对预防、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。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,在进行施工设计、工艺安排、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时,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,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,或引发为事故之前,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。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,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,又是“预防为主"方针落实的需要,同时,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。
什么是事故隐患?什么是物的不安全状态?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

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 。 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、正常、没有事故,那么,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 。 因此,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 。 这里所说的事故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,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 。 具体到生产活动中,’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 。 虽然,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,但是,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,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 。 从事施工生产活动,随时随地都会遇到、接触、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。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,必将导致事故 。 在出现雷电、起重机超负荷时,如对它们失去控制,雷击、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 。 探求事故成因,人、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,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。 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,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,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。 一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,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,非正常行为 。 人在生产活动中,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,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。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,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,造成伤害 。 然而不安全行为,一定会导致事故 。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,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,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。 事故致因中,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。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。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,对同一事故的反应、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。 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,为了某些单纯目的,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 。 然而,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,即行为起因 (动机) ,激励 (因素影响,目的目标) 。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、内因 。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,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,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。 (一)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,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,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 。 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,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。 可简单编成输入(知觉、选择、记忆处理 (识别比较、判断、决策, 输出 (行为指导)程序 。 信息输入大脑,经处理后形成决策 。 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,转化为行为 。 行为形成后,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,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。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,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。 (二)人失误 已造成事故的行为,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。 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,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,并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 。 在生产作业中,往往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。 1.人失误具有与人能力的可比性 工作环境可诱发人失误,以及反映高岗位人员职责缺陷等特性 。 由于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,因此,在生产中凭直觉、靠侥幸,是不能长期成功的维持安全生产的 。 当编制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时,侧重地考虑了生产和产品条件,忽视人的能力与水平,有促使发生人失误的可能 。 2.人失误的类型 在各种性质、类型的生产活动中,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类操作人员,都可能发生人失误 。 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,则能导致人失误而发生事故 。 可以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 。 发生于管理者的人失误,表现为决策或管理失误,这种人失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。 人失误在不同条件下,不同的起因所引发的人失误、不属于同一类型 。 (1)随机失误 。 由人的行为、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,属于随机失误 。 与人的心理、生理原因有关 。 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,也不重复出现的 。 操作时用力的大小,时间差,遗忘等现象,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 。 (2)系统失误 。 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 。 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,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 。 在人形成习惯后,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,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 。 改善工作条件,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 。 3.人失误的表现 一般是出现失误结果以后,是很难预测的 。 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,把事弄颠倒,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,无意识动作,调整错误,进行规定外的动作等 。 4.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失误 可以认为,人失误现象是人对外界信息刺激反应的失误,与人自身的信息处理过程与质量有关,与人的心理紧张度有关 。 人在进行信息处理时,必然要出现失误,是客观的倾向 。 信息处理失误的表现较复杂,一般表现为简单化,依赖性,选择性,经验主义,简单推断,粗枝大叶等 。 信息处理失误倾向,都可能导致人失误 。 在工艺、操作、设备等进行设计时,采取一些预防失误倾向的措施,对克服失误倾向是极为有利的 。 5.心理紧张与人失误的关联 人大脑意识水平降低,直接引起信息处理能力的降低,影响人对事物注意力的集中,降低警觉程度 。 意识水平的降低

推荐阅读